這是討厭一個人,最好的處理方式

重新審視討厭的特質

過去我參加心理工作坊的時候,曾經體驗過一個有趣的練習。

老師邀請我們小組討論「周末去哪玩」的話題,進行兩輪練習。

第一輪讓大家扮演自己最喜歡的性格來討論,第二輪則以自己最討厭的性格,然後感受這兩個過程。

一開始,我們都喜歡那些和和氣氣、為人著想的性格,於是第一輪大家都以一種近乎「討好」的姿態來討論。

沒想到問題就來了,由於人人都討好,結果討論了半天都決定不了到底去哪,因為誰都不願意拍板決定,決定權推來推去。

如果這時能有一個強勢、自私的人站出來,想必很快就能有結果了。

到了第二輪練習,現場立馬變得很熱鬧——

有人強勢、有人固執、有人心不在焉,討論也變成了一鍋粥。

這時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都忍不住笑出來,不約而同感受到了一股釋放感。

是呀,因為難得有機會把自己的陰暗面暢快地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大家也感受到原本討厭的特質,居然也有其獨特的魅力——

扮演指責的人遇事絕不反思,見人不爽就開懟,發現竟然會這麼痛快還不內耗!

扮演強勢的人,發現只要堅持表達立場,會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感,甚至能影響別人。

扮演心不在焉的人,發現不參與爭論立馬就輕鬆很多,別人也不會對自己有太多期待......

當我們體驗到原本討厭特質的另一麵價值時,便能重新審視它——特質並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看人如何去應用。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