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如何培養孩子的智商?
天賦是一顆種子,環境是陽光和水。
聰明的孩子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被「激發」出來的。
我們想要培養高智商的孩子,從生活中的細節就能開始。
下面這3個方法,簡單又實用,你隨時都能用上。
①方法一:多講「有對話感」的故事
很多家長講故事,就是照著繪本念。
但聰明的做法,是講完故事,引導孩子「反問」和「腦補」。
比如講完《三隻小豬》,我們可以接著問:
「如果你是第三隻小豬,你會怎麼建房子?」
「如果你是豬爸爸和豬媽媽,你會給小豬們交代什麼呢?」
孩子開始想象、判斷、表達,語言邏輯和批判思維都在暗暗成長。
講故事,不是聽完就完了,而是讓孩子「參與到故事裡」,這才是動腦筋的開始。
②方法二:留出自由「無聊」的時間
很多研究都發現——過度安排,會扼殺創造力。
有些家長,會把孩子的時間排的滿滿的:這個點要什麼班,那個點該做什麼事。
孩子像陀螺一樣轉不停,就沒法主動去開發自己的大腦。
我們給孩子每天留一點「發獃」或「自己玩」的時間,不插手、不打斷。
你會驚訝地發現,孩子會自創遊戲、發明玩法、把兩個杯子當成「外星飛船」。
這些「無聊時間」里,大腦最活躍,想象力最自由。
所以,不是學越多越聰明,而是會自己玩、自己想、自己構建的孩子,最有成長力。
③方法三:允許孩子提問,哪怕你不知道答案
高智商的孩子,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愛提問。
但很多家長怕答不上來,就會說:「別問了」「你還小呢」「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其實,回答不出來沒關係,關鍵是別打斷他問問題的勇氣。
我們可以這麼說:
「哇,這個問題太難了,咱們一起去查查資料?」
「媽媽也不知道,但你猜猜看呢?」
「這個問題太棒了,我要寫下來!」
孩子會覺得:原來問題是值得被重視的。
於是他會更大膽去思考、去探索。
這種心理上的「思維自由」,才是真正智商的起點。
我們不需要知道「十萬個為什麼」,也能養出有思維力的孩子。
只要我們肯陪、會聽、能給孩子一點點自由思考的空間,他的大腦,就會悄悄發芽,慢慢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