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
這種 "慢慢來" 的耐心,正是 "不管" 的精髓 —— 不是不管不顧,而是在關鍵時引導,在平常時信任,就像放風箏的人,手裡握著線卻不拽緊,讓風箏在天空自由舒展。
寫在最後
當我們放下 "全能媽媽" 的執念,就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強大。
他們會在自己整理書包時學會責任,在自主選擇興趣時找到熱愛,在摔倒后自己爬起時收穫勇氣。
這種 "不管" 的教育,就像春雨潤無聲,看似沒有痕迹,卻讓孩子的生命根系深深扎進土壤,終有一天能長出屬於自己的參天大樹。
當我們學會在學習上少管細節,在成長中少設限制,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就像老話說的:"懶媽媽養出勤孩子。
" 這種 "懶" 不是偷懶,而是智慧 —— 懂得孩子的人生終究要自己走,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抬頭時,看到媽媽信任的目光;在他回頭時,知道家永遠是溫暖的港灣。
這,才是媽媽最了不起的成功。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