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國家怎麼做?
以瑞典為例:
父母可以享有480天的帶薪育嬰假;
政府鼓勵父親也要請假,不是只有媽媽育兒。
法國則有:
長時間的產假;
專屬育兒補助、育兒券;
高品質且普及的托嬰中心。
在這些國家,育兒被視為社會的責任,不只是家庭的私事。
反觀台灣或華人地區,很多家庭依然靠親情撐起整個育兒系統。
於是,老人不但被默認為「保姆」,還常常無法喊痛、無法說累。
最後想說:
這不是單純怪年輕人,
也不是單純同情長輩。
而是要認清一點:
老人幫忙是情分,不是義務。
真正該改變的,是整個社會的育兒支持系統。
如果社會可以兜底,家庭才能真正輕鬆,親情也才能更純粹。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