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會不會親近你,取決於你對「這件事」的態度

有限責任兜底:孩子犯錯時,父母最該學會的智慧
有些家長會擔心——
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一味包容,會不會讓孩子變得不知悔改?

這確實有可能。

就像我不認同婆婆事事替先生收拾善後一樣,太過兜底,反而讓孩子失去培養責任感的機會。

所以我更提倡:「有限責任兜底」。

簡單來說就是:
🔹 孩子能力以外的部分,大人協助兜底;
🔹 孩子能力範圍內的責任,該由孩子自己承擔。

就像熱搜話題「容錯率高的家庭有多幸福」中,有個小提琴摔壞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摔壞了小提琴,哭著道歉。

媽媽抱著她安撫:「沒事,我們想辦法修,爸爸正在弄。

如果修不好呢?

那就得換一把,小女孩需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負擔部分費用。

全家人給予支持,但責任也沒有消失。

這樣的處理方式,既安撫了孩子,又培養了她的責任感。

責任教育,遠勝於情緒發洩
還記得一場親子沙龍上,一位爸爸分享:

他的兒子總愛把玩具往窗外丟,怎麼說都沒用。

直到有一次,玩具砸到路人,他沒有像以前一樣自己道歉了事,而是帶著兒子一起負責:

陪路人去醫院看診。

讓孩子親自參與道歉、掛號、等待、支付賠償金的過程。

清楚告訴孩子:這筆賠償金原本可以拿來買零食、玩具,現在全部取消。

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有亂丟東西了。

孩子不是因為被罵才改變,而是因為真正「理解後果、學會負責」而改變。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