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過得清爽的女人,對婆婆的態度只有這4個字

我其實能理解她這樣做的「心理動機」:

幫我幹活,我就成了「主人」,她就成了「僕人」,她不樂意;

幫先生幹活,她就依然是一個好媽媽,好到令先生無法離開她。

在本質上,它還是婆婆與媳婦之間關於「家庭女主人」地位的競爭,以及對兒子、孫子的佔有與爭奪。

一開始,面對婆婆明顯的區別對待,我其實挺失落,也挺憤怒的。

但我無法改變她,也不能因此要求她去做些什麼;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自己內心的痛苦去審視自己內在的缺憾。

後來我發現,

原來是她對我和我先生的區別對待,勾起了我小時候我媽極度重男輕女帶給我的傷痛,

我把自己對母親的憤怒轉移到了婆婆的身上。

當真正理解這一點以後,我放下了對婆婆的「第二層幻想」,

接受她對我的排斥,接納她對我的無視,不再期待她對我和我老公一視同仁。

7/10
婚後過得清爽的女人,對婆婆的態度只有這4個字

課題分離
才是婆媳關係的終極走向

當決定放下對婆婆的兩層幻想后,我回過頭去審視自己過去一年多與婆婆的相處歷程。

從中我發現,

很多時候我會被動捲入到與婆婆的權力鬥爭中,併產生一系列痛苦與情緒內耗,

一部分原因在於我自身未修通的部分——

對婆婆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向婆婆投注了一些童年創傷所遺留下來的憤怒。

另一部分原因則在於我跟婆婆邊界不清,課題混淆了。

一開始,感動於孕期她對我的悉心照顧,我把她幻想成了我的「好媽媽」,不自覺地跟她融合在一起,

哪怕她未經同意動我的東西,或做的飯菜不合我的口味,我也不好意思貿然拒絕她的「好意」和食物。

寶寶的出生后,我坐月子期間,婆婆關於「過去做媳婦期間不被她婆婆善待」的創傷也無形中被激活。

她常常會有意無意地在大家面前控訴她的婆婆,講述她過去一個人帶娃的艱難歷程。

我聽了以後對她很心疼也很同情。

基於此,我自己花錢請了月嫂,月嫂走後我便獨自承擔起了帶寶寶的工作,很少讓婆婆操勞;

同時在她出現一些不當言行,比如負面評價寶寶,公然嘲笑我肥胖時,我儘管心裡感到不適,但還是選擇了默默隱忍。

我始終覺得自己應該承擔更多,不應該傷害一個「傷痕纍纍」的老人。

但我卻沒有意識到,

當我在默默承擔一切,並任由婆婆中傷我和寶寶時,無形中就復現了她與她婆婆的相處模式。

換而言之,我由於心疼她同情她而無意間模糊了邊界,替她承接了屬於她的創傷和生命課題。

直到後來,我把自己的身體累垮了,還憋出了「內傷」,差點抑鬱。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