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爭對錯
即使吵贏了道理也會輸了感情
《情緒勒索》一書中,心理諮詢師周慕姿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周慕姿的表妹阿珂,正在上大學。
有一年放暑假,阿珂打電話告訴父母說,自己準備和朋友去英國旅遊。
父親一聽,便生氣地說:「你有沒有聽過『父母在,不遠遊』,一放假就想著出去玩,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我怎麼會養出你這種不孝的女兒。
」
而阿珂也毫不示弱地說:「那你們有關心過我的感受嗎?
你們知道這趟旅遊,我計劃了多久嗎?」
就這樣,父女倆相互爭吵起來,都覺得是對方的不是。
最終,女兒還是氣鼓鼓地回了家,但卻整天待在房間裡面生悶氣。
而父親也始終鐵青著臉,隔三差五地發脾氣。
本來好好的一個家,氣氛就這樣降到了冰點。
其實,生活中,特別是親子關係當中,很多事本就沒有道理可講。
非要爭個是非對錯的結果,就是傷了感情,壞了和氣,讓這個家陷入無休止的戰爭當中。
有個老藝術家,一直以來都對女兒要求很嚴格。
哪怕女兒已經一路讀到了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博士,她依然覺得不滿意,總喜歡反駁、指責女兒。
有一回,她去美國看女兒時,兩人再一次因為一點小事爭論了起來。
女兒絕望地問:「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有辦法讓你滿意?」
她冷漠地回復:「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女兒聽罷,翻身從陽台一躍而下,結果當場身亡。
實在是令人痛惜。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完美的,特別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在一邊試錯,一邊長大。
如果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作為父母,自然要指出。
但如果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非要爭個對錯,不僅會傷害感情,還會讓家裡的每個人都身心俱疲。
不如試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學會閉嘴,放過孩子,同時也守護了親子關係。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