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3種家庭,別不當回事

一:「總在否定孩子」的家庭
「你看看你,就知道添亂。

「這麼簡單都不會,笨得跟豬一樣。

「你能不能學學你姐?」
這些話,你是不是也曾聽過?
這些語氣中帶著否定、話語中藏著打擊的表達方式,最容易在孩子心中種下自卑的種子。

我曾碰到過一個女孩,她成績中等,性格卻極度內向,幾乎不敢在課堂上發言。

和她聊天我發現,她從小生活在一個「語言暴力」極重的家庭。

爸爸脾氣急躁,媽媽刀子嘴,她做什麼都挨批評。

有一次考試,她數學考了91分,那是她平時很難達到的高度。

她拿著試卷開心地在家轉圈圈,結果爸爸第一句話,就是非常嚴肅地問:
「班上有考100分的嗎?」
她嚇得頓時一動不敢動,只機械地點點頭。

爸爸嚴厲地敲桌子:「那為什麼考100分的人裡邊,沒有你?」
她淚水一下就涌了上來,但卻強忍著不敢哭出聲。

從那以後,她學會隱藏情緒、壓抑表達,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勁」。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出:「自卑不是天生的,而是成長環境中的比較、打壓、冷漠塑造出來的。

如果孩子從小被反覆否定,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就會慢慢變成:「我不行」、「我不值得被喜歡」。

即便能力再強,他也不敢往前邁出一步。

家庭中,最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的感受」開始。

從否定到欣賞,從指責到鼓勵,是我們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