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父母習慣把生活的不如意全倒給孩子,張口閉口 「我們賺錢多辛苦,你還不努力」「要不是為了你,我早……」。
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不順、婚姻不幸,甚至指責社會不公。
他們以為孩子小不懂事,說這些沒關係,卻不知負面情緒像病毒,會慢慢侵蝕孩子的內心。
樓下的小男孩浩浩,父母經常在家大吵大鬧,互相指責對方沒本事,還總對浩浩說 「我們活得這麼累,都怪你」。
原本開朗的浩浩變得越來越沉默,成績一落千丈,性格也變得敏感孤僻。
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長期被負面情緒浸染,哪還有空間描繪美好的未來?
過度包辦代替,剝奪成長機會「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事不用管」 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
從穿衣吃飯到選學校、選專業,父母一手包辦,看似是對孩子的愛護,實則是在剝奪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看似被精心呵護,卻失去了抵禦風雨的能力。
親戚家的孩子小凱,從小到大沒自己洗過衣服,沒獨自坐過公交車。
上大學后,連選課、報名社團都要父母遠程指導。
畢業后找工作,面對面試官的提問,他支支吾吾,連簡單的問題都處理不好。
過度包辦的父母,培養出的不是優秀的孩子,而是永遠長不大的 「巨嬰」,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寸步難行。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