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的這5種隱形傷害,正在培養出抑鬱的下一代!80%的家長都在犯

語言暴力型教育
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里有一個叫李琦的媽媽,讓人印象深刻。

她和丈夫都是業界精英,兒子卻是個學渣,但她不會因此用惡語吐槽兒子。

兒子字寫得不好,她會幽默地說:「不錯,越來越能寫到格子里去啦。

兒子解題思路錯了,她不會急著批評指正,而是安慰兒子靜靜地思考。

兒子喜歡編程、剪視頻等跟學習無關的事情,她也不會訓斥,而是給予一定的支持。

在她的鼓勵式教育下,學渣兒子成了學校里的商業小能手,創辦了自己的出版社。

反觀現實中的很多父母,一旦孩子沒遂了他們的心愿,就會用話語中傷:「生你還不如生塊叉燒,我是倒了八輩子霉」「你怎麼不去死,活在世上禍害父母」「你怎麼那麼笨,石頭都開竅了」……
殊不知,父母傷人的話語都會內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從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讓孩子自我內耗,直到把自己逼出病來。

腦科學研究證明:長期語言暴力會導致前額葉皮層發育異常,情感調節能力受損。

向孩子輸出刻薄或是難聽的話語,就是在狠狠傷害孩子。

利刀割肉傷易愈,惡語傷人恨不消。

所以,作為父母多說良言,少吐惡語,讓孩子自由成長,然後正確地引導,才是該有的樣子。

看到孩子沒有完成作業,不是一通訓斥,而是「爸爸看到作業沒寫完很擔心,能和我聊聊困難嗎?」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不是一通貶低,而是安慰「沒事的,媽媽相信你會處理好的」。

你的和風細雨,你的善言暖語,給孩子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無限的生長空間。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