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借二,禮不隨三,情不給四」:七十歲后,你就明白了

02
禮不隨三人。

七十歲之後,你是長輩,隨禮的頻率往往很高。

可是你要看透,隨禮的本質,也是花錢。
並且對方不一定會回禮,讓你實打實地損失一小筆錢。

隨禮的時候多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大數字。

還是減少客套,選擇性隨禮為好。

太遠的親戚,無需到場。

在另一座城市的親戚,就是血脈很近,那也是八竿子打不到的親戚了。

他們在外地辦酒,會喊你。
但是你不要去了。
這距離太遠,車馬勞頓,不是鬧著玩的。

一來一去,車費就好幾百,甚至幾千。
比隨禮本身,耗費的錢更多。
萬一路上病倒,這令人擔憂。

不走遠親,這是老人的自覺。
隨禮,也不必了,慢慢失聯是必然的選擇。

貪財的親戚,無需理會。

有的親戚,大事小事都會辦酒,有時候三五桌,有時候就一兩桌。

開店鋪、兒女結婚、孫子滿月、媳婦過生日、收割稻穀等,都會成為辦酒的理由。

你遇到這樣的親戚,不要去一次喝酒,就給一個紅包。
他們辦酒,是為了圖錢財。

你想一想,一年就去同一個親戚家,隨禮五六次。
這正常嗎?
變相地來看,就是親戚請客,你和鄰座幾個人在買單。

斷聯的親戚,無需重聚。

自從老父母過世之後,你和一些親戚,都沒有什麼時候會在一起。

幾年都不走動的親戚,忽然喊你去參加婚宴。
這很是唐突。

一些親戚,你走到他身邊,都喊不出名字。
他都不知道稱呼你什麼。
這是不是很尷尬。

尤其是隔了三代以上的親戚,血脈都很疏遠了。
你去和他交往,也就是隨禮的關係。
放下禮金之後,大家還是認不得。

丟了的東西,不要找回來,關係也是如此。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