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畫像
晝夜難眠的錢弘俶明白,如今的吳越無非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同北宋兵戎相見,拼個你死我活,要麼就只能主動投降,歸順北宋。
但作為一心為民的忠厚君主,錢弘俶更加清楚吳越兵力衰弱的現實,他不敢,更不願拿百姓的生命去賭戰役的勝敗與否。
為了確保吳越國百姓的安全,保障國內不被戰亂破壞,錢弘俶幾經思慮,縱然內心千般不願,覺得愧對祖宗先烈,卻還是做出了 忍辱負重,納土歸宋的決定。
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吳越全國,趙匡胤的心裡自然是十分滿意的。
而之前作為一國之君的錢弘俶也因要避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名諱,而 改名為「錢俶」。
在將吳越國以和平的方式盡數獻給北宋以後,錢弘俶便領著整個吳越錢氏家族從杭州來到了開封,成為了一名亡國之君。
錢俶又是如何死亡的?
他的墓地又為何會在浙江?
對於吳越國來說,錢俶的獻國之舉無疑是極為失敗的,他沒有做到為了國家誓死與敵軍抗爭,但對於吳越百姓來說,錢俶卻是他們心目中最為感激的人。
如果不是錢俶願意納土歸宋,吳越國的百姓們就將面臨妻離子散,國破家亡的慘烈局面。
然而,錢俶能夠深得民心,對於接替皇位的趙光義來說, 卻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趙光義即位以後,就 將錢俶一直軟禁在了開封之內,還給錢俶封了不少看似顯赫的虛職,但毫無反抗之力的錢俶也只得乖乖聽命。
很快,錢俶就在趙光義的脅迫之下,於開封迎來了自己的60歲大壽。
在錢俶的壽宴之上,趙光義還以祝賀知名,派遣了使臣前往。
而這也成為了錢俶生命的最後一天。
「會朝廷遣使賜生辰器幣,與使者宴飲至幕,有大流星墮正寢前,光燭一庭,是夕暴卒,年六十。」
「會朝廷遣使賜生辰器幣,與使者宴飲至幕,有大流星墮正寢前,光燭一庭,是夕暴卒,年六十。」
據《宋史》記載,錢俶是在歸順大宋的第十年,他 60歲壽宴那天突然暴斃而亡的。
有學者猜測,錢俶的死與南唐的李煜一樣,都是因皇帝猜忌,而被毒酒刺死的。
但不論過程如何,錢俶最終是倒在了他60歲這天。
真假墓地
錢俶死後,被皇帝命令安葬於洛陽邙山,如今在洛陽仍舊有一座錢俶墓。 那浙江的這座古墓又究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