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了,一盞盞街燈灑下昏黃的光,他站在家門口,手裡拎著公事包,腳步卻遲遲沒有踏進門。
他不是還在加班,更不是去哪裡鬼混——他,只是在家門口徘徊。
為什麼一個男人會連回家的勇氣都沒有了?
那不應該是他一天最放鬆、最安心的地方嗎?
事實上,很多男人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時刻——不是沒時間回家,而是不知道回家要用什麼樣的臉色面對。
不是不愛家,而是不知道家還有沒有容得下自己的空間。
1/4

家,從避風港變成壓力場
在外辛苦工作一天,本以為回家能得到一點溫暖,卻可能迎來的是一句「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孩子功課你又沒管」「你到底還想不想顧這個家?」這些話,聽一次沒什麼,聽久了,就像一根根針,刺在他最疲憊的時候。
男人大多不擅長表達情緒,習慣把壓力往心裡吞。
他可能不會反駁,不會吵鬧,只會越來越安靜,越來越沉默。
直到有一天,他寧願多繞幾圈,去便利商店晃晃,坐在車裡聽聽音樂,也不想馬上打開家門。
「回家」兩個字,竟成奢侈
一位中年上班族曾在匿名社群上寫下心聲:「我不是加班,我只是坐在停車場發呆,不知道怎麼面對老婆的不滿、小孩的功課、帳單的壓力。
回家,對我來說,是第二輪戰場。」
社會賦予男人「撐起一個家」的責任,卻少有人問:「他累了嗎?
他需要什麼?
他有沒有被理解?」
當「回家」變成一場心理考驗,當一個人開始在下班後「流浪」,那已不只是生活上的疲累,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斷裂。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