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的每一步,我都經歷過」──陳若琳全心守護全紅嬋,為何她不願讓她重蹈覆轍?

高度自律成就「五冠王」

陳若琳的社交賬號名叫「sunny」,意思是開朗的、陽光明媚的。
記者每次給她發消息,聊天對話框都以她發的可愛表情結束。
這種開朗的性格,或許緣於她相對順利的運動員生涯。

陳若琳在4歲時就被家人送到江蘇南通市兒童業餘體校學游泳。
在泳池邊,四肢修長的她被跳水教練選中,改學跳水。
跳水被稱為「空中芭蕾」,身材修長,腳尖、膝蓋漂亮,都可以讓空中姿態更優美。
陳若琳伸直右臂給記者展示,「如果肘關節這裡是刀臂,也就是凸出來一塊,可能也不太適合跳水」。

身形好,膽子大,陳若琳很快喜歡上了從跳台一躍而下的快感。
從3米、5米、7米慢慢升到10米跳台,她的水感和悟性一點點被挖掘,「可以根據教練的要求迅速修改技術動作,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完成得特別好」。

5/9
「她走的每一步,我都經歷過」──陳若琳全心守護全紅嬋,為何她不願讓她重蹈覆轍?

·小時候的陳若琳。

2006年,14歲的陳若琳橫空出世。

作為隊里最小的選手,她和搭檔在世界盃賽場上接連擊敗眾多強手,一舉成為世界冠軍。

兩年後的北京奧運會,陳若琳包攬了10米台單人和雙人項目兩枚金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陳若琳衛冕這個項目的兩枚金牌,成為中國跳水隊女子10米台領域的新王者。

很多人說陳若琳是天才選手,她坦言「更多靠後天努力」。

她是眾所周知的高度自律的運動員,早早戒掉了零食和高碳水食物,每天保持足夠多的運動量。「哪怕今天狀態不好,或者受傷了,這個動作我也一定要練到最好,練不好就不走。」參加的比賽多了,陳若琳的心理素質過硬,關鍵時刻幾乎沒掉過鏈子。「其實也會緊張,全靠控制。」她說。

全紅嬋如今經歷的「發育關」和成績壓力,陳若琳很熟悉。

備賽2016年裡約奧運會時,陳若琳一度走入職業生涯低谷。「要不要退役猶豫不定,每天的訓練很痛苦,狀態和競技水平下滑得非常快」,讓她差一點無緣里約奧運會。2015年底,另一組雙人選手因為客觀問題無法參賽,陳若琳決定抓住這次機會,「這肯定是我最後一屆奧運會了」。

當時身邊很多人鼓勵她,如果她能在里約再拿一枚金牌,就是「五冠王」了。「其實那時非常不喜歡聽這種話,還沒開始比賽,好像獎牌已經掛到脖子上了一樣,心態很受影響。」陳若琳說。

5253B,向後翻騰兩周半轉體一周半屈體——里約奧運會上,陳若琳搭檔劉蕙瑕完成雙人10米台最後一個動作,拿到金牌,也給她的運動員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