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採取有限責任兜底的態度——
不僅可以撫慰一個因失誤犯錯而內疚的孩子,也可以糾正一個屢教不改、一錯再錯的孩子。
在一次親子沙龍上,一名5歲男孩的父親分享了這樣一個經歷:
他的兒子經常向窗外扔玩具,屢教不改。
有一回,兒子扔下的玩具砸到了路人的頭,對方要求賠償。
當時他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像往常一樣,自己跑去向路人道歉、賠錢,然後回家將兒子狠狠訓斥一頓,並拍打他的手掌心做為懲罰。
另一種是聽從一個從事兒童教育的朋友的建議,帶著兒子去向路人道歉,讓兒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部分責任。
他知道第一種做法除了泄憤以外,沒有太大效果,因為兒子依然會趁大人不注意時偷偷往窗外扔玩具。
於是他決定試試第二種辦法。
首先,他帶著兒子一起向路人道歉。
道歉時,他沒有指責兒子,對兒子進行歸罪,而是承認了自己作為父親的失職。
在他的帶動下,兒子怯怯地向對方說了聲「對不起」。
隨後,他帶著兒子陪同對方去醫院。
挂號、繳費、做檢查、等結果……
每一個過程他都讓兒子參與其中,讓兒子理解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的麻煩和可能性傷害。
最後,他當著兒子的面把賠償金交給對方。
他告訴兒子,
如果沒有發生這次意外,這筆錢可以用來買零食、玩具、外出遊玩。
但如今錢沒了,所以這個月的零食、玩具、出遊計劃只能統統取消。
通過這番操作,這位父親身體力行地教會了兒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那以後,他的兒子再也沒有往窗外扔過玩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