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說我想要考100分啊,怎麼還是沒考好?」
「我真的很努力,但總是沒有用。
」
這些話是不是常從孩子口中聽見?
他們並不是不努力,而是內心其實早就設下了「我不行」、「我就是沒那麼厲害」的潛意識指令。
這時候,大人光說「你要有自信」、「你可以的」其實無效,因為孩子根本不懂怎麼「正確地下訂單」給宇宙,也就是他自己的內在世界。
吸引力法則常被認為是大人才會接觸的靈性話題,但其實對孩子來說,如果我們用對方法引導,這反而能成為他們建立自我價值、強化行動力的起點。
孩子的世界,其實最接近「顯化」
你有沒有注意到,孩子在某些時候的「吸引力」特別強?
像是他們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食物,常常「說著說著就出現了」。
有時是因為大人聽到了、有意滿足;有時是因為他們主動去創造機會——比如自己存錢、畫畫投稿換獎品、甚至拜託老師加分等等。
這種「想像—說出口—行動—實現」的過程,就是一種顯化的練習。
孩子天然就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渴望,但我們常常在教養中不小心打斷了這條路徑,例如說:
「別作夢了,哪有那麼容易?」
「現實一點好嗎?」
「你先考好再說啦。
」
這些語言會慢慢抹去孩子內在的吸引力信念,讓他變得退縮、怕失敗、甚至不敢許願。
如何教孩子「對宇宙下訂單」?
所謂「對宇宙下訂單」,其實就是學會設定目標、具象描述、正向語言、穩定行動。
這四個步驟可以轉化為親子互動的遊戲與練習:
1. 把願望說出來,而且要具體!
「我想考好成績」這種太模糊。
可以引導孩子說:「我想在下次數學小考拿90分以上,因為我想讓自己更進步。
」
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寫「願望清單」,從生活小事開始,比如「想養一隻狗」、「想去樂園玩」、「想學鋼琴」等,讓他學會明確描述,而不是只說「我想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