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高控制、低溫暖」的家庭
有些父母,習慣事事為孩子做主,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卻從不真正聽孩子想要什麼。
吃什麼、穿什麼、學什麼、交什麼朋友,甚至興趣愛好、未來去哪,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種家庭,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徵——父母很愛孩子,卻不懂得給愛鬆綁。
心理學家鮑姆林德,將教養方式分為四種,其中「專制型家庭」,就是典型的高控制低回應:
只要求、不傾聽;只管理、不尊重。
而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即使表面聽話,內心也可能是懦弱、自我否定的。
我的一個鄰居小男孩,從小被媽媽安排得井井有條:上最好的補習班,參加各類競賽,時間表排得比大人上班還滿。
但他很少有笑容,眼神總是躲閃,說話聲音細小。
在一次作文課上,他寫道:
「我不喜歡畫畫課,可媽媽說那是特長。
」
「我很想和同學踢球,但怕媽媽說我浪費時間。
」
那一刻我意識到:這個孩子,正在失去表達自己的勇氣。
一個被高壓控制的孩子,不僅難以獨立,還容易把「我做不到」內化成「我不配」。
他們長大后即使身處人群,也常常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真正的愛,是理解和引導,而不是計劃和命令。
我們可以不放手,但別勒太緊。
孩子的人生,要留出他們選擇的權利。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