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我再玩10分鐘!」
孩子坐在沙發上,手裡還握著手機,眼睛一刻也不離屏幕。
你站在一旁,看他投入的樣子,一股無名怒火湧上心頭。
聽到這句熟悉的「拖延名言」,你下意識脫口而出:「再玩?
你還有沒有規矩了!」
也許你沒意識到,這句「再玩10分鐘」,其實是孩子在試圖做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向你「談條件」。
而我們,如何回應這句看似普通的小請求,會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1/6

一:「媽媽,我再玩10分鐘」
聽到孩子說,再玩10分鐘。
我們會以為,他是在「偷懶、耍賴、磨蹭」。
但其實,他們真正想要的,也許是下面這些東西:
●一點掌控感:我不是被命令,而是可以爭取;
●被尊重的感覺:你聽到了我的請求;
●時間規劃的練習:我能不能自己掌握結束的界限?
一句「我再玩10分鐘」,不是純粹的拖延,而是他們對「選擇」與「控制」的一次嘗試。
我們很多時候,都低估了這句話背後的心理深意。
我們一邊抱怨孩子「缺乏時間觀念、沒規矩」,一邊卻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打斷了他們每一次建立時間意識的機會。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