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比如,孩子與別人發生了爭執,自己受到了誤會,但是媽媽來了之後,並沒有為孩子「撐腰」,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對孩子的解釋置若罔聞等等。
媽媽總喜歡在別人面前充當「老好人」,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根本不支持自己做任何事,甚至不愛自己。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對你產生了「失望性隔離」,那大幾率長大之後很難繼續和你「親」了。
不過,也有很多孩子,長大之後仍舊和媽媽很親。
事實證明,長大后仍舊「跟媽親」的孩子,多是因為媽媽做對了以下3點
第一點:對孩子給予應有的尊重
心理學教授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中提到:「當孩子感覺被尊重時,他們會更願意敞開心扉,與父母建立深度的情感聯結。
」
這種尊重,本質上是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附屬品。
而想要保持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深度,就需要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這個尊重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的習慣、興趣、言行、隱私等多方面的。
簡單地說,就是你把孩子「當回事兒」,孩子就會對你產生更加深厚的感情,因為孩子能夠感受到你「在乎」他。
所以,那些給予孩子應有尊重的寶媽,才會和孩子一直關係很親,不易因為孩子長大而變得關係淡薄。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