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自由,不是只顧自己痛快,
而是懂得體諒身邊人的辛苦,生活需要一種平衡。
===========
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痛恨跑步,這是一個媽媽內心描述。
一個沉迷個人愛好的爸爸,一個因為家庭責任感而疲憊不堪的媽媽。
跑步本身並沒有錯,但問題出在度的掌握和家庭責任的平衡上。
把自己的愛好凌駕於家庭責任之上,忽視了母親的感受,也忽視了作為父親該承擔的角色。
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每一個人情緒積累久了,很容易形成對自己甚至家庭生活的怨氣。
這種怨氣若長期壓抑,絕大部分會在孩子教育上體現出來,影響親子關係。
1
人,有一個深度愛好沒錯,比如釣魚、羽毛球、手游等。
愛好,不等於不顧家,不承擔家庭角色的責任。
以開頭媽媽看待爸爸跑步為例,絕對會引起另外一半的內心世界波瀾:
好不容易盼到的周末,他卻總是跑個沒完,一跑就是幾十公里。
你說,跑完這麼久的路,回來是不是得好好休息?
更別提再帶孩子出去玩了,自己把多巴胺跑得滿滿的,心滿意足地癱在家裡。
於是每個周末,都成了他一個人的充實日子。
有時候氣不過,索性帶孩子出去玩,卻更加成全了他,留下他獨自在家舒舒服服躺著。
有時候真的覺得心不甘,憑什麼總是我?
也想撂挑子自己一個人出去透透氣。
可是當媽的,就是心軟,就是捨不得孩子,拼的就是誰更有#責任感。
誰責任感強,誰就得顧著孩子。
不是不讓他跑,是別跑得那麼誇張,把一天的時間佔得滿滿當當。
可一提起來,他就說: 「我就這點兒愛好了,你還不讓我跑?」
呵呵了,難道我就沒有愛好了嗎?
就是覺得憋屈,心裡堵得慌。
更別提孩子上學這些事了,他從來沒考慮過,整天只顧著自己的事情。
我帶娃回娘家轉轉,還真成了解放他了,呵呵,真是諷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