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散步對血管好?醫生建議:50歲後,堅持做4件事或比運動好

很多人都有散步的習慣,比如飯後散散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散散步,還可以改善心情。

但是散步,真能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嗎?

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意見。

有人認為散步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只要長期堅持就可以,但也有人認為散步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因為散步的強度不夠。

散步,通俗點來說就是慢走,屬於低強度的運動方式,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運動方式,散步對身體是有益的。

《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曾發表過這樣一篇研究論文,研究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后,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結果發現:1、步行的確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每天行走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約15%。
2、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風險就越低,直到每天行走達到7500步時,死亡風險不再下降,也不上升。

由此可見,散步的確能夠發揮鍛煉效果,只是散步的步數不是越多越好,每天走路7500步就可以了,大家都知道,走路時膝關節的作用很大,如果每天走路的步數太多,反而會傷害膝關節的健康。

散步之所以有益健康,其中與血管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50歲,年過半百的年齡,大家都知道,各式各樣的血管疾病都容易找上,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缺血性腸病等等,所以年齡大了,最需要應對的其實就是血管疾病。

散步的強度不大,很適合老年人進行,對於老年人來說,不是運動強度越大越好,因為畢竟身體已經在走下坡路,強度大的運動反而會傷身,散步顯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既有利於健康,風險也不是很大。

散步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供血供氧改善了,血管自然更加健康了;散步有利於血液循環,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同樣有利於血管的健康;對於老年人來說,適當散步還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從而有效地讓老年人遠離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困擾,降低它們對血管的損傷。

所以,常散步是有利於血管健康的,大家不必懷疑。

但是除了散步外,50歲以後,還有哪些事比運動還要重要呢?
第一,50歲以後,管住嘴才有利於血管健康
我們吃的食物與血管健康密切相關,如果你總是喜歡進食高脂肪食物,比如油炸食物、動物內臟、肥肉和動物油,那麼血脂里的甘油三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就會升高,它們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

如果你總是喜歡吃甜食,比如碳酸飲料、糖、奶茶、巧克力、冰激凌、奶油蛋糕等,年齡大了,對糖的分解能力下降,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對於血管也有著嚴重損害。

如果你總是喜歡酗酒,特別是飲用高濃度的白酒,那麼你的血管也不可能很好,酒精對血管的損傷很大,會誘發一系列血管疾病。

第二,50歲以後,戒煙才有利於血管健康
多項研究表明,吸煙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遠高於不吸煙者,且吸煙量越大、吸煙時年限越長,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越高。
與不吸煙者相比,每天吸煙1 ~ 5支、6 ~ 10支和>10支者發生頸動脈狹窄程度>40%的風險分別為不吸煙者的2.5倍、3.2倍和4.3倍。
而戒煙可以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

50歲以後,戒煙迫在眉睫,如果你依然是每天好幾包煙,那你可要小心了,吸煙之所以有害血管健康,主要原因是香煙里的多種有害物質被吸入肺部後進入血液循環,在血管壁上沉積下來,時間長了,就容易損傷血管。

第三,50歲以後,定期體檢有利於血管健康
50歲以後,一定要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查查血糖、血脂和血壓,查查心臟彩超、下肢血管彩超和頸部血管彩超,必要時還可以做一下頭部核磁共振以及冠脈CT檢查,這樣可以發現血管病變的蛛絲馬跡,從而能及早干預。

50歲以後,罹患冠心病、腦梗死的風險大大增加,不要等到疾病很嚴重的時候才想到去醫院就診。

第四,50歲以後,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利於血管健康
50歲以後,一定不要再熬夜了。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卜軍團隊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Disrup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by Shift Work Exacerbates Reperfusion Injur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熬夜或夜班工作等晝夜節律紊亂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再灌注術后心肌損傷,並導致長期臨床預后不良。
在5年的平均隨訪期間,與不上夜班的人相比,經常上夜班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增加92%有關。

看了這樣的研究,你還敢再熬夜嗎?
熬夜之所以傷害血管,是因為熬夜會讓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失衡,這些激素容易收縮血管;熬夜導致生物節律紊亂,進一步誘發心肌細胞中一個新的核受體亞家族1組D成員1(NR1D1)/心肌營養素樣細胞因子1軸(CLCF1),表達降低,導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增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