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要買東西時,拒絕是下策,滿足是下下策,上策是什麼?

事事滿足孩子,喂大的是孩子的胃口,害苦的是父母自己。

試想,今天父親尚且能通過下跪為兒子求來婚姻,明日,換做父親再也滿足不了的需求呢?
天津南開區,一個30歲的男子,先是問父母索要婚房。

父母耗盡了所有積蓄還外加借了30萬,才勉強湊齣兒子婚房的首付。

可婚期臨近時,兒子應女方要求,又向父母索要6萬彩禮錢,但這次,父母真的再也無能為力了。

男子接連鬧了幾天後,媽媽哭著說:「兒啊,你這是要逼媽媽去死啊。

兒子狠心回道:「那你就死吧!」
絕望的媽媽真的就從五樓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5/9
當孩子要買東西時,拒絕是下策,滿足是下下策,上策是什麼?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棘輪效應」。
說的是,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
總是被滿足的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棘輪效應」,父母滿足的越多,孩子想要的越多。
他們心裡會形成一種認知:認為只要是他想要的,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滿足。
從小時候的玩具,會變成後來的一些名牌衣服、鞋子、手機,長大后再變成票子、車子、房子......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永遠不懂得收斂,也不懂得體貼父母,任性而自私。
最終導致父母一輩子艱辛操勞,孩子一輩子索求無度。
一旦父母因為無能為力而拒絕,孩子還會心生怨恨,直到榨乾父母身上最後一滴血。
毫無底線的滿足,只是一種無下限的溺愛而已。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