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8月9日,陳若琳(左)、劉蕙瑕參加里約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決賽。
回憶起在跳台上奮力拚搏的日子,陳若琳眼裡閃著光。
「人這輩子能夠專註做一件事,是很幸福的,現在回想起來我都會笑出聲,雖然過程中淚水也挺多,但結果是好的。
」
7/9

「夢之隊」該有的樣子
除了全紅嬋和練俊傑,陳若琳還帶著幾名小隊員。「老隊員們可能面臨退役,如果後面的人才接不上,就會出現青黃不接狀態」。
當年郭晶晶退役時,就曾有人擔憂跳水隊缺少下一位領軍人物,時任國家跳水隊領隊周繼紅直言請大家放心,「之後肯定會有更紅的(跳水)明星出來」。
近幾年,隨著張家齊、陳芋汐、全紅嬋等跳水明星接連出現,陳若琳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普通人喜歡上了跳水,「有機會發掘出更多好苗子」。
在國家跳水隊訓練館的日常訓練中,「水花消失術」其實經常上演。
陳若琳說,很多小隊員都可以做到,只是因為還沒出來比賽,沒有被看到。
當然,另一方面,對於小隊員來說,能不能把訓練中的狀態在世界級大賽中完美展現出來,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進入國家隊的小隊員很多跟當年的全紅嬋一樣,從地方隊選拔上來,沒什麼大賽經驗,但水平並不差。
陳若琳說,現在運動員可以通過視頻反饋查看自己入水前的狀態,不像以前只能聽教練講,這些對於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提升會起到很大作用。
遇到一時難以攻克的技術動作時,陳若琳也會著急,「我急,小隊員們也跟著急,動作就更做不出來了,我們都得調整狀態,今天不行,明天繼續!」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