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減少過度批評與比較
有時候,焦慮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來自家中那句不經意的話:「你看你哥就不會這樣」、「為什麼別人都能,只有你做不到?」
這些話語像是無形的壓力繩,慢慢勒住孩子的自尊。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正努力想知道自己「是誰」,而不是「是不是符合大人的期待」。
與其強調成績與表現,不如問問孩子:「你最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會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價值不只是數字。
六、陪他們建立健康的作息與生活節奏
焦慮有時來自生活失衡。
晚睡、熬夜、三餐不定、長時間滑手機,都會讓身心狀態惡化。
身為父母,不能只是責怪,而是與孩子一起建立生活節奏。
例如:
晚餐後一起散步或運動。
規劃每週一次的家庭無手機夜。
睡前一起聽輕音樂或做伸展。
生活不是用來管理,而是一起經營。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也願意配合、願意投入,他們會更願意配合調整。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