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可能不是抑鬱,不是消極,而是……

原本是應對創傷事件的暫時性保護,但超負荷的隔離將這一套運行機制變成了個體所習慣的日常,固化成了永久的心理屏障,情感就隨之鈍化了。

情緒通道的漸漸封閉通過將情緒與認知進行分離,確實可以讓人暫時逃離痛苦,代價是這種分離也削弱了對生活中正常情感流動的感知。

像化療一樣,摧毀著癌細胞的同時,也把健康的細胞一併帶走了,敵我不分。

因此個體看起來哪怕並未被明顯的悲傷支配,也沒有對生活感到徹底絕望,但他長期以來就是感受不到快樂,無法從心底萌發喜悅。

別人對他發出情緒信號時,他也逐漸喪失了共鳴和反饋的能力,以至於他會去分析別人到底現在是什麼情緒,採用了「超理智」的溝通模式:
在人際交往中過度依賴邏輯和理性,而忽視情感表達和共情能力。

3/5